挤压生产中,会出现型、棒材在切头、尾后半成品部分经碱蚀检查会出现俗称“缩尾”的缺陷,含有该组织的型棒材的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,存在安全隐患。同时,生产的型棒材要进行表面处理或车削加工时,由于该缺陷的存在破坏了材料内部的连续性,会影响后续表面和精加工,严重的会造成暗纹报废或损坏车刀等,这在生产中是常见的问题,在此,本文对缩尾形成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简要做一下分析。
缩尾的分类
“缩尾”分为中空缩尾和环状缩尾两种,1)中空缩尾:在挤压型、棒材尾端中心部位形成中空,横断面呈现为边缘不光滑的孔或边缘充满有其它杂质的孔,纵向呈一漏斗状(锥形),漏斗尖端朝向金属流出的方向,主要出现在单孔平面模挤压,尤其是挤压系数小、制品直径大、厚壁或者采用了有油污的挤压垫片地挤压的型材的尾部更加明显。二.环状缩尾:在挤压分流模制品的两端(尤其是头部)呈不连续的环形或弧形,在焊合线两边则呈月牙形最为明显,各孔制品的环状缩尾对称。
缩尾的形成
缩尾形成的原因:缩尾形成的力学条件是;当平流阶段结束,挤压垫片逐渐接近模时,挤压时增加并产生一个对挤压筒侧表面压力dN筒。该力与摩擦力dT筒一起,当破坏了力的平衡条件(dN筒+dT筒)≥dT垫时,位于挤压垫片区周围的金属,向后沿边缘流入毛坯中心,便形成了缩尾。缩尾形成的挤压条件是:1.挤压残料留得太短2.挤压垫片有油或不干净3.铸锭或毛料表面不清洁4.制品切尾长度不合规定5.挤压筒内衬超差6.挤压终了突然增加挤压速度。
缩尾的消除方法
减少和防止缩尾形成的措施:1.严格按工艺规定剪切压余和锯切头、尾,保持挤压筒内衬完好,禁止挤压垫片抺油,降低铝棒挤压前温度,采用特殊的凸形垫片,采用合理的残料的长度。2.挤压工具、铝棒表面应清洁3.经常检查挤压筒尺寸并更换不合格的工具4.平稳挤压.在挤压后期应该减慢挤压速度,适当留压余的厚度,或采用增大残料法挤压。
压余留量应符合以下规定:
挤压机(T) 压余厚度(㎜)
<800T ≥15㎜
800—1000T ≥18㎜
1200T ≥20㎜
1600T ≥25㎜
2500T ≥30㎜
4000T ≥45mm
浅论杂质元素对铝型材表面质量的影响
铝中最常见的有害杂质是铁,在建筑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,当铁含量大于0.25%时已得不到很正常的色调,随着铁含量的升高,光泽度下降,色调偏青,淡灰淡灰的很难看。当含金中硅含量较低时,铁的影响就更明显,硅偏高时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铁的有害影响,这时铁与硅形成AlFeSi金属间化合物,同时也消耗了部份过剩的硅。铁影响着色的主要原因是铁与铝形成尖状或棒状组织,从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不等,其电极电位与铝不同,故影响着氧化着色均匀性和连续性,也使氧化膜光泽和透明度降低,影响着色效果。
少量的铜对型材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光亮度有利,而不会降低耐蚀性。但铜含量多时氧化膜偏黑,肉眼就能看出来。
少量的锰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AlFeSi组织的有害影响,并减少挤压纹的产生。但锰的含量高时氧化膜偏黄,随着锰含量的增加逐渐向棕黄色发展,着色效果更差。
锌含量高时,增加了挤压难度,型材晶粒粗大,模具损耗也大,氧化膜呈乳浊色,并导致碱蚀液中锌离子积累,锌在型材上发生倒置,产生闪亮的梨皮状斑点。
钛含量大于0.1%时对型材着色的色调和色差均有较大的影响,这是钛的不均匀性造成。
因此,从保障型材的表面质量出发,铁含量宜控制在0.25%以下,其它杂质含量宜低于0.1%。
浅谈铝材检测量具保养规范
在生产中,测量工具对检验人员来说就如手中的武器。如果武器处于半瘫痪或者损坏状态,那检验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,对产品质量也起不到监督控制作用。所以量具的保养及爱护十分重要。下面是几点测量工具的保养规范(适用于常用的检测工具):
1.不要用油石、砂布擦磨量具表面及测量面和刻线部分,非计量检修人员,严禁拆卸、改装和擅自修理量具。
2.量具的存放地点应保持清洁、干燥,无震动、无腐蚀性气体,且要远离温度变化范围大的地方或有磁场的地方。量具盒内存放的量具要清洁干燥,不准存放其他杂物。
3.不要用手摸量具的测量面,因为手上有汗液等潮湿脏物会污染测量面,使它生锈。量具不要同其他工具、及金属物质混放在一起以免碰伤量具。
4.用完量具后,要擦干净表面污渍、铝屑,松开紧固装置,当长期(1个月以上)不用时,在测量面要涂防锈油。量具在不用时,要将其放入保护盒内,最好专人专职使用,并做好量具经权威单位检测的年审记录。
5.不准把卡尺的量爪尖端当作划针、圆规或其他工具使用,不准人为扭动两卡爪或把量具当卡板使用。
6.当工件表面有毛刺时,一定要去净毛刺,再进行测量,否则会使量具磨损,并且还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铝及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回复与再结晶
热变形过程中,在应力状态作用下,铝及铝合金材料一般发生动态回复与再结晶。
一、铝及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回复
铝及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堆垛层错能较大,自扩散能较小。在高温下,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比较容易进行。因此,动态回复是它们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惟一软化机构。高温变形后,对铝合金材料立即观察,在组织中可看到大量的回复亚晶。将动态回复的组织保持下来,已成功地用来提高6063合金建筑挤压型材的强度。
研究证明:发生动态回复有一个临界变形程度,只有达到此值时才能形成亚晶;形成亚晶的变形程度与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有关。当变形达到稳态后,亚晶也保持一个平衡形状(针状、条状或等轴状等);亚晶的取向一般分散在1度至7度的宽广范围内;热变形达到稳态后,亚晶的平均尺寸有一个平衡值。铝材在热变形后的力学性能仅取决于最终的亚晶尺寸,而与其它变形条件无关,因而有可能采用控制变形条件的方法,来获取所需要的亚晶尺寸,然后通过足够快的冷却速度来抑制产生静态再结晶,而将该组织保持下来。
二、铝材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
热变形进入稳态后,铝材内部发生全面的动态再结晶,随着变形的继续,回复与再结晶又反复进行,其组织状态已不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变化。但是,由动态再结晶而导致软化的铝材,其组织一般难以保持,因此就在热变形完结后,静态再结晶即迅速发生而替代了那种“加工结构”。所以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,包括与变形同时发生的动态再结晶和各道次之间,变形完结后冷却时所发生的静态再结晶。但热变形时起软化作用的主要还是动态再结晶。研究结果表明:1)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程度很大;2)动态再结晶易于在晶界及亚晶界处形核;3)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程度比静态再结晶大得多,因此,一旦变形停止,马上会发生静态再结晶;4)变形温度愈高,发生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就愈短。应控制变形条件,以获得最佳的组织结构。